紫笔文学 > 我在古代考科举金榜题名了 > 第14章 家有存款,衣食不愁

第14章 家有存款,衣食不愁


  剥着春笋,夏娘同赵巧月说起了她从赵三奶奶那里听到的消息:

  “闺女,你赵三奶奶同我说李春梅今儿要定亲了。

  我听她说得跟像是真的一样,好像是为了给李高升娶亲。

  同李高升定亲那姑娘家要十两银子彩礼。

  村里人家要彩礼一般都是二两,最多也就是五两的。

  李婆子不愿意出,可又不想放弃那旺夫旺家的姑娘,就把主意打到了李春梅身上。

  闺女,你说会不会是因为这事,李春梅今早才找上你的?”

  赵巧月轻蹙眉,剥春笋的动作变慢了许多,她回想着同李春梅几次交集,猜测道:

  “我现在无功名,又没有什么依仗,并不能帮她忙。

  要是这一出是真的,她不会是因为什么原因要害我吧?”

  夏娘垂眸看着手中的竹笋,脸色微微一变。

  闺女不愿意多想,她不能也不会不多想。

  赵丞相是将她们母子流放回祖宅,不管不顾。

  可她们母女这么多没怎么同村里人来往。

  很多人不了解她们的真实处境,都以为她们这是在随众装穷,免得他们来打秋风。

  除了了解她们家境的赵族长和族老们以及他们家人,村里人估计都还以为她们背靠丞相府呢。

  这一刻,夏娘不由得再次庆幸她家闺女解决了当初落水遭遇的算计。

  否则李家知道真实情况,她闺女的日子可就不会好过了。

  夏娘抬眸看着剥笋逐渐熟练的赵巧月,没有说心中所想。

  而是向赵巧月说起了一些她在后宅所见所闻。

  赵巧月听得咋舌。

  一个后宅的阴谋诡计比她在混乱的末世遇到的还多。

  那外面世界呢?

  这社会还真是人心险恶啊!

  不行,她得多学学识人。

  同时,赵巧月也明白夏娘这么说的缘故。

  或许她同李春梅没有真结怨。

  李春梅心思黑暗,见不得她在某方面的好,对她生了妒忌。

  这么想,赵巧月脑中闪过一个想法。

  那就是靠山村里能去读书的姑娘,最初是原主,到后来的李春梅。

  这丫的不会真因为她能去读书就妒忌她吧?

  赵巧月轻嗤一声。

  幸亏夏娘这些年奉行低调,从不仗着丞相府行事。

  原主也在经历过赵家学堂的事情后学会藏拙。

  否则还不知闹出多少个李春梅出来不停蹦跶捣乱呢。

  这人心可真经不起探究!

  感叹着过去,赵巧月也将最后一根春笋剥完了。

  她本打算去帮夏娘烧开水煮笋。

  夏娘没有同意,催着她回房温书。

  赵巧月没有反驳,同夏娘交代着要是忙不过来就去唤她,她就回房看书了。

  夏娘没有唤赵巧月帮忙。

  她根据赵三奶奶教的方法,将春笋切成两半,又将半切成三四根小条方才放入沸腾锅里煮。

  煮熟后就春笋捞起来放在井边的青石板上。

  所有春笋堆叠在一起后她盖上一块洗干净的大木板。

  随后她这才唤赵巧月前来帮她抬石头放在大木板,使得春笋挤压出水分。

  赵巧月挑挑眉,不看不学不知道这春笋干弄起来还挺麻烦的嘛!

  麻烦归麻烦,想到收入,赵巧月还愿意麻烦的,这比抄书划算。

  可当她看到五六天后的笋干,一背篓的春笋得到的就小半背篓笋干,她想法又变了。

  卖春笋干和抄书都不划算!!!

  好在新鲜出炉的笋干成色好,她和夏娘赶圩日去镇上杂货铺售卖笋干,它还挺好卖的。

  夏娘拿着钱,满脸笑意,对家里多一个生计感到很满意。

  同赵巧月剪纸摆摊后她还特意去买了一包十文的发糕,打算拿回去送给赵三奶奶作为谢礼。

  也因为这一出,赵三奶奶带着她的小孙子成了她家的常客。

  夏娘觉得赵三奶奶这人挺能唠嗑的,对于无聊的人是挺能解闷的,可对家里有读书人的就有些头疼。

  于是她每次都会因赵三奶奶来就寻借口出门干其他事。

  而赵巧月从此也每每都能从夏娘那里听到不少村里新鲜事情。

  这应该算是她紧张温书累后的消遣娱乐吧!

  在春意忙碌中时间飞速流转,三月即将溜走,赵巧月也到了要去府城的时间。

  这日,母女两用过晚饭后天色还早,赵巧月拿出快要完工的剪纸富贵牡丹在走廊着色,夏娘坐在一旁数钱。

  赵巧月将着色好的富贵牡丹放在桌上,待它的墨汁干了再收起来,她对夏娘道:

  “娘,明日就四月初一了,我四月初六要参加府试。

  我打算明日将这装裱好的剪纸画送给王老爷就去府城。

  娘你也跟我一起去,成不?”

  如今她会剪纸,还能剪得富有生动灵气,就像是真的一样,价钱合理又公道,乡间人见了,就会拿钱来买。

  经过一传两,两传三,宁河镇的人几乎都知道她的手艺,不少有钱人家争相来找她买剪纸画。

  这一个多月靠着剪纸,她家可以说衣食不愁了。

  这不,夏娘将钱数完,已经有两百六十六两了。

  放好钱,夏娘目光复杂地看向未施粉黛的漂亮闺女。

  经过这些日子,家境变化,还有闺女时不时“幸运”捡回来的猎物。

  她们母女肉眼可见的长了些许肉,不再是蜡黄脸,黄如枯草的头发,脸色红润了许多。

  这都是闺女不知何时学会剪纸带来的,让她一度觉得好不真实。

  拉过闺女的手,又软又暖,夏娘方才觉得一切是真的,她问道:

  “闺女,你是打算不再回来了吗?”

  这些日子有不少人想要上门让赵巧月教剪纸手艺。

  有赵三奶奶出面才将人堵在家门口外,同时因为赵三奶奶,她们家少不少麻烦。

  赵巧月因此在教夏娘剪纸的时候毫不吝啬地教赵三奶奶和她的家人。

  作为感谢赵三奶奶的帮忙,使得她能安心读书之余可以安心赚钱。

  可到底还是受了些影响。

  摆摊的时候就会遇到不少村里妇人会凑到摊前找她千方百计想要学剪纸。

  打扰她的生意不说,她们想学,赵巧月愿意教,不过有条件。

  那就是她让她们送上学费,她们就不乐意了。

  她们不乐意给钱,想要白学。

  赵巧月就不乐意教了,那去当学徒的都还要交钱呢。

  这般拒绝后,找她要学的村里人少了不少。

  可赵氏一族中有些人还总是去摊前找她表示想学,还有不少凑热闹的。

  不胜其烦之下,在三月半的时候她就没有再去镇上摆摊,转而接有钱人家的活。

  现在这副富贵牡丹会出现在她家里也是因为这样而来的。

  故而赵巧月还真不太喜欢没有边界又眼红的人打交道。

  她十分认真对夏娘道:

  “娘,我明确告诉你吧!

  我虽然在这里生活了十多年。

  可这个地方对我来说只是流放之地。

  我对靠山村没有半点留念的。

  若是能离开,我会迫不及待地带你离开。

  就是不知娘你怎么想的,愿不愿意跟我离开?”


  (https://www.zbwxw.net/book/634201/110351445.html)


1秒记住紫笔文学:www.zbwxw.net。手机版阅读网址:m.zbwxw.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