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笔文学 > 大明:我才是皇太孙 > 第185章 如获至宝

第185章 如获至宝


对于武苑的事情,朱允熥自然是无比认真的,他知道自己的有些规划未必是最好的。

    说起来带兵打仗这样的事情,战场实际上才是最好的练兵场。这些事情从大明的开国勋贵集团就是最佳证明,这个群体当中很多人都是此前对于军事没有更多了解的。

    但是现在的情况不一样,现在总体的局面是比较稳定的,不存在四处动荡、不需要四处用兵。所以在这类情况下,自然也就别指望着以战代练了。

    武苑,实际上也就是军校的一种体现了,这就是现在局面下的一种保持局面。

    虽然这些更多的是理论,这一点没什么问题,可以进行一些系统的学习,保证大明中高级将领的一个底线,免得因为天下承平导致的文恬武嬉。

    这就是朱允熥的一个想法,这也是他现在需要努力的事情。毕竟接下来的战争可能是需要继续,这更多的还是要对外用兵。

    所以步兵、骑兵或者是火器部队,这都是要进行一定的基础训练,精通一个兵种的将领对于大明来说还是比较重要。

    分科、分系,朱允熥希望的就是能够搭建出来一个雏形,一个系统性的军校的雏形。哪怕现阶段可能有些粗糙,但是在不断完善的过程中,说不定会有机会发展的越来越好。

    当然除了这些个基础的军事指挥之外,朱允熥现在也在关注一些其他的必要性科目。

    不管是战略学、情报学,甚至是包括不少的军械研究和制造等等,这些也都是需要现在就开始努力打好基础才行。

    在武苑仔细的考察了一番,朱允熥心里可以说是比较满意的,看到现在这样的一个军校雏形,心里自然也是稍微的有着一些骄傲和期待。

    哪怕现在的武苑只是一个雏形,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不过现在这一切有了一个开始就算是进步,后续的提升那就是持续发展的事情了。

    其实朱允熥也心里清楚,傅友德这样的老将经历了太多的战争,所以对于围绕着战争需要哪些将领,需要什么样的兵种及军械等等,他再清楚不过了。

    当然武苑也不是完全没有参考的对象,历史上也曾经有一些武苑等等。最多也就是现在的大明武苑的规格更高一些,朝廷对于武苑也是更加重视而已。

    回到了皇宫的朱允熥非常满意,直奔武英殿。

    茹瑺和齐德看到了皇太孙没有通传就直接入殿,这两个新晋尚书立刻行礼,默契的根本就不提太孙这么做是不是失礼之类的事情,他们又不是言官。

    更何况能够成为尚书,对于这两个人来说,也需要承皇太孙的人情,毕竟名义上是皇太孙举荐他们,这一点自然也就意味着需要‘知恩图报’,储君也是君。

    老朱就直接开口,“太孙倒是看好你们的本事,若非他举荐,咱倒是不急着让你们试任尚书。”

    茹瑺和齐德立刻开始谢恩,尤其是齐德,他此前也只是兵部左侍郎。茹瑺也差不多,虽然兵部尚书和吏部尚书都是正二品,但是谁让吏部尚书权力更大、被称为第一尚书呢。

    老朱随即看着齐德,说道,“你入仕以来而无过失,咱觉得很好。赐名‘泰’,望你不负朕所期。”

    齐德,也就是被赐名的齐泰立刻激动跪下谢恩,能够被皇帝赐名就是一种荣耀。

    任亨泰也好、严震直也罢,他们实际上都不算是真正的被皇帝赐名。任亨泰,仅仅只是老朱喜欢称呼他为‘襄阳任’,严震直则是老朱和太孙喜欢称呼他的表字。

    所以大家都认为襄阳任是一段佳话,而严震直直接自己将严子敏这个名字改为严震直,直接来个以字为名的雅事了。

    就算是如此,也没有人觉得任亨泰和严震直这么做有什么不对,没有人觉得他们这是在拍马屁等等,这些也算得上是一些雅事。

    老朱看向朱允熥,问道,“这出去转了一圈,觉得如何了?”

    朱允熥笑着说道,“颍国公到底是军中宿将,对于这些个事情他比我更是清楚。曹国公等人也看了,基本上也都觉着没有什么差错。”

    这一下自然是非常好的事情了,对于武苑的事情,老朱自然也是非常期待的。说到底就是他也担心着武将的雕零、无以为继,这些都是非常现实的事情。

    毕竟现在的老将越来越少,尤其是能够上阵的老将更是屈指可数了。年轻一辈的确实有一些成长起来的,还有不少算是值得有所期待的。

    只是在老朱看来,相比起开国之初的那些将领,现在的这一批将领实在是成色差了不少。

    老朱就开心说道,“这就好,咱还是乐意看到这些。咱倒是不怕其他,就怕你当了皇帝之后手里无将可用。”

    朱允熥还是比较乐观的说道,“皇祖父无需太过担忧,朝中还是有些军将可堪大用。除了那些老将,这几年也是有不少军将立了战功,我看就比较好。”

    老朱瞪了朱允熥一眼,说道,“徐辉祖和李九江到底没有打过仗,只是门楣高、跟着他们父亲学了些本事。蓝玉是不错,只是十年可用,二十年后他也老了。真到了那时候,咱就怕你手里头没个大将军了。”

    这么说好像也没什么问题,年轻一辈的还不算完全成长起来了。蓝玉这个中生代现在算是挑大梁的,这是值得朱允熥暂时不用担心朝中无将的一个底气所在。

    可是另一方面来说,蓝玉也不算小了,李文忠终年四十六岁,徐达享年五十四岁,常遇春更是年仅四十。

    李文忠和徐达这还算是好的,病逝归病逝,好歹是善终了。只是年龄的事情也让人心里有些惋惜,看起来实在是太年轻了。

    但是在这个年代,不少人也不会认为这是太大的问题。在这个年龄人没了,面前可以接受。

    茹瑺和齐泰现在就是有些如坐针毡的感觉了,皇帝和太孙当着他们的面在提起这些,很难不让人心里多想。要是心思多一点的人,说不定觉得这是在敲打或者提示。

    朱允熥看了看茹瑺,说道,“你明天去文华殿候着,吏部的事情这两年我掌着,好些事情交接之事早点给解决好才行。”

    茹瑺自然领命,其实这也是有些让人忍不住想要吐槽。

    詹徽被杀之后,理论上是吏部的左右侍郎就该顶上,或者是去代理吏部的一系列事情。

    可是问题就是詹徽被杀之后,太孙直接伸手把吏部的事情给直接掌控了。这位太孙看着实际上就是吏部尚书了,这也是许观那些人升官等等变得无比顺利的原因之一。

    太孙赏识是一回事,主要是吏部的事情太孙管着,直接负责文官考评、升迁等等。再加上太孙现在又管着朝堂大事,批复等等也是需要他来做。

    这一下好了,不只是当运动员了,裁判也兼任了,给心腹官员升官就变得简单很多了。

    两年的时间,不少文武官员都可以换人了,看似朝廷的一些要员没有变动,但是中低层官员不少就是所谓的太孙的人。

    另一方面来说,自然也就是如果不少太孙喜欢、赏识的人,也很难在朝堂处在紧要位置。

    皇太孙是储君,也是一些人私下里调侃的宰相,以及五军都督府的大都督。

    文武官员的事情一把抓,再加上皇帝的刻意放权,这要是再掌握不了权力就有点说不过去了。

    茹瑺和齐泰也就是乖乖的离开了武英殿,他们还有其他的事情要做。

    在两大尚书离开后,老朱调侃说道,“也就是这两个,真要是遇到迂腐的,明天早朝其他事情也别做了,直接弹劾你也就行了。”

    朱允熥也不在意的说道,“迂腐的官员现在想要进武英殿有些难,外头现在传闲话的不少,都说我给皇帝幽禁了。我这个太宗,还真的是要成太宗了。”

    老朱看了看,抓起毛笔扔向朱允熥,“混账东西,你现在是越来越放肆了。”

    这简直就是一个地域玩笑,不过似乎也是稍微的有着一定的道理。

    太宗这个庙号,一般来说都是第二代帝王,照目前这个趋势来看,朱允熥就是要成为大明的明太宗,这一点似乎没什么问题。

    只是提起太宗,很多人就想到了李世民,想到了玄武门之变后的唐高祖李渊别无选择的退位。

    朱允熥也不开玩笑了,说道,“今天仔细看了一下,有些老将现在也算是多了一个去处。若是不想归乡养老,也可以进武苑提携一下后进。这些老将到底是有些本事,教书育人还是没问题。”

    老朱就笑着说道,“真要是如此,那些老将肯定不愿归乡。留在武苑,这些人好歹也是能有着些香火情在,对他们子孙也是有些好处。”

    朱允熥也是跟着开口说道,“确实如此,真要是让他们回去,心里多少有些不甘心。”

    冯胜被猜忌后再凤阳闲居,汤和包括此前的周德兴则是告老还乡,包括凤翔侯张龙等人,也都是在年纪大了之后告老还乡颐养天年。

    朱允熥则笑着说道,“我也知道如此,只是这些人到底是打过仗,一身的本事都是在。真要是让他们回去了,到底会让人觉得有些可惜。”

    老朱何尝不明白这个道理,当初跟着他一起打天下的人,有多少人是有真本事,老朱自然也就是心里清楚。

    朱允熥也继续说道,“我也怕有李善长这样的事情,倒也不至于所有老将都留在武苑。”

    听到朱允熥这么说,老朱自然也就是开心了。他最担心的一件事情,实际上也就是李善长那样的恋栈权位的,这对于老朱来说就是不折不扣的隐患了。

    朱允熥能够认识到这些事情,老朱心里当然开心。他也毫不怀疑自家孙儿的心机和手段,这孩子绝对不是什么心慈手软的人,真的要去做一些事情肯定也都是毫不留情的。

    老朱看着朱允熥,再次问道,“你那个火器的事情,现在到底做的如何了?”

    朱允熥愁眉苦脸的说道,“只是商议出来了一个大概,现在还要完善一下才好,只是得花点时间了。”

    老朱就直接吐槽,“蓝玉靠不住了?你的柱国大将就这么点本事?咱早就说了,蓝玉这人打仗是没事,指望他给你练兵还是要欠缺些火候。”

    老朱随即掏出来一叠纸,扔给朱允熥,“拿去练兵,让李九江练兵,照着这个练就是。”

    朱允熥连忙翻开,顿时眉开眼笑,“祖父,早拿给我啊,照着祖父的练兵法子,我那神机营肯定早就练成了。”

    老朱笑骂说道,“咱日理万机,还要抽空给你琢磨练兵的事情。咱也快七十的人了,哪有那么多的精力。事事都指望咱给你做好,咱不在了你怎么办?”

    “才六十出头,离七十还早着。”朱允熥看着手里的练兵法子,开心不已,“回头我就让九江表兄去练兵,这神机营算是成了!”

    老朱有些怀念的说道,“要说火器,你那大伯擅使火器,周德兴也是用火器的高手,还有个邓愈。”

    老朱继续说道,“邓愈算是咱手底下最擅长用火器的,他和你大伯守着洪都,咱才打败了陈友谅。就是你沐英表伯,也是你大伯教出来的。咱手底下,也就是他们用火器厉害。”

    洪都保卫战,朱文正以两万人马硬是拖住了陈友谅号称六十万大军八十五天,为老朱赢得了反攻的机会。就算是鄱阳湖决战的时候,朱文正还抓住机会断陈友谅粮道。

    真要说鄱阳湖水战的第一功,朱文正可以说居功至伟。

    朱允熥叹了口气,随即说道,“我去练兵了!”

    看到朱允熥要溜,老朱直接骂道,“过河拆桥的混账东西,得了好处就不管咱了是吧?”

    “晚饭我过来吃!”朱允熥捧着练兵的兵法,那叫一个如获至宝,“今天心情好,让人多烤个鸭子,一会回来就吃,要趁热!”(本章完)


  (https://www.zbwxw.net/book/3226051/11110949.html)


1秒记住紫笔文学:www.zbwxw.net。手机版阅读网址:m.zbwxw.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