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笔文学 > 游戏人间从2000开始 > 第12章 笔名

第12章 笔名


  “不是假的吧?这下真成作家了?”这儿刚还“陈作家”、“陈作家”的嘲笑呢,结果人家转手就接到了杂志社的信,有些人脸上挂不住了。

  “说不定是他自己订的杂志来着,碰巧今天给寄过来了,收到杂志也不代表就发表文章了吧?”有人不甘心地嘟囔着,尤其是看到那些女生眼里的光芒,对陈俞安的不满更严重了。

  “《萌芽》杂志每个月发行的时间可不是现在。”这本杂志在2000年的时候很火,尤其是在高中生中间,班上就有每次都买的女生,她伸长脖子瞅了一眼,这时候陈俞安已经打开了信封,露出了杂志的封面,“喏,之前几个月的我都有买,没见过这个封面的,肯定是新出来的,报刊亭要到下周才会到货。”

  “《萌芽》是什么杂志啊?”她的同桌小声问道,她初中是在乡下读的,镇里连个书店都没有,自然也没机会接触这种杂志。

  “《萌芽》你都没有看过?那韩涵知道不?《三重门》听说过没有?都不知道?”看到同桌连连摇头,陈倩有点没脾气了,“那新概念作文大赛总该知道吧?新概念作文大赛就是《萌芽》杂志社主办的。”

  “这个我听说过。”这下李冬梅终于点头了,新概念作文大赛她倒是听语文老师说起过。

  1998年,《萌芽》联合了北京大学、复旦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南京大学、南开大学、山东大学、厦门大学等七所全国著名高校,向中学教育的“唯理模式”叫板,全国新概念作文大赛就这样应运而生。

  大赛聘请国内一流的文学家、编辑和人文学者担任评委,除初赛作品要求字数控制在5000字以内、参赛者30岁以下之外,不收取报名费,无任何限制;“新概念”旨在提倡:“新思维”、“新表达”、“真体验”。初赛优胜者参加复赛,最后确定一、二等奖及入围奖名单。

  1999年3月,首届新概念作文大赛获得圆满成功。当年有7位一等奖获得者幸运地得到了保送联合主办高校的破格录取资格,自中国大陆恢复高考以来第一次因作文比赛的奖项,获得深造机会。

  到现在新概念作文大赛已经举办了两届,并成功的造就了韩涵这位颇具争议的文坛新人。

  1999年,在上高一的韩涵以《求医》和《书店》通过首届全国新概念作文比赛初赛,并以《杯中窥人》一文获得首届全国新概念作文比赛一等奖;后因期末考试七科不及格而留级,被报道后引发社会关于素质教育政策及“学校应当培养全才还是专才”等系列教育问题的激烈讨论。

  今年,他的小说《三重门》出版发行,并迅速成为国内近二十年来销量最大的文学作品,韩涵也成为了无数青少年的心中偶像,连带着《萌芽》杂志和新概念作文大赛的名气也是越来越大,无数青少年都试图通过这一平台成为下一个韩涵。

  陈倩就曾经做过这样的梦,但是写出来的东西自觉和杂志上刊登的作品差距颇大,没好意思投稿,没曾想陈俞安已经成功的在上面发表文章了。

  “我看看,我看看,陈俞安你写了什么文章啊?”陈俞安刚拿出杂志,就有人抢了过去,想先睹为快。

  飞快地翻到目录,先看文章名后面的作者,从第一个数到最后一个,也没有发现陈俞安的名字,“不是吧?怎么没有啊?”

  “喏,这篇文章,《那些年,我们一起误读的<卖油翁>》,应该是这篇吧?咦,作者名写得为什么是杨威利啊?”再看文章目录,倒是发现了一篇疑似陈俞安作品的文章,但是作者的名字却不一样。

  “打开看看呗。”迅速翻到正文,一看内容,果然是陈俞安上一节课读的那篇考试作文,细细看来几乎一字不差。

  “这是怎么回事儿?”大家伙儿有些懵了,而刚才嘲笑过陈俞安的那些人却激动起来,“这还用说,肯定是陈俞安从别的地方看到了这篇文章,然后考试的时候直接抄上去了呗?”

  他们把这个当成了陈俞安抄袭的证据,“我就说么,他怎么可能写出这么牛逼的文章?原来是抄的啊?”刚才他们还把这篇文章贬斥得一无是处,这会儿为了打击陈俞安,又改口说牛逼了,也亏得他们有这么厚的脸皮。

  “不可能是抄的吧?先不说那时候这篇文章还没有发表,他想抄也没地儿抄去,就说真是抄的,也不可能一个字都不差吧?”陈倩挤进来,接过杂志扫了一遍说道。

  “谁知道呢,说不定他就是带着这篇文章进的考场,这回考试监考又不严。”吵闹一番谁也说服不了谁,大家伙儿的目光再次落在陈俞安身上。

  “俞安,给大家伙儿说说呗,到底怎么回事儿啊?免得误会。”纪明捅了捅陈俞安的胳膊说道,刚拆开信封的时候他心里不爽极了,可现在却是乐开了花,巴不得陈俞安颜面扫地。

  “有什么好说的,就是我的文章啊?”陈俞安耸耸肩说道。

  这个动作却是激怒了刚起哄的那几位,“呦,还要脸不要脸了,喏,作者:杨威利,这上面写得可是清清楚楚!”

  “哎,没文化了是吧?”陈俞安同情地看着对方,“笔名听过没有?鲁迅原名叫周树人知道不?茅盾原名沈德鸿听过吧?老舍真名叫舒庆春,这些可都是语文考试要考的啊?哦,就算你这些都不知道,金庸其实叫查良铮,古龙叫熊耀华总该清楚吧?”

  说完陈俞安又从信封里摸出一张纸来,只见上面写着:

  陈俞安同学

  你以笔名杨威利投稿的《那些年,我们一起误读的<卖油翁>》已通过审核,将在下一期刊出,特此祝贺!

  另,样刊和汇款单已经随信寄出,请查收!

  欢迎再次向《萌芽》杂志投稿。

  看到这铁一般的证据,教室里再次安静了。


  (https://www.zbwxw.net/book/3006/424156494.html)


1秒记住紫笔文学:www.zbwxw.net。手机版阅读网址:m.zbwxw.net